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一):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二):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问题(一):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如何对待和处理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一):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问题(二):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
问答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问答题
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的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 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