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通常验证一个问题的解是否正确远比找到一个问题的解要容易的多,这就是所谓的“证比求易”(Algorithm of verifying is easier than finding solutions)。比如,对于求48 770 428 433 377 171的一个真因子的问题,最坏情况下需要计算次数的数量级约为();而验证223 092 827是否是真因子只需要1次。这个结论有重要的认知价值,与“评论别人的文章比写文章容易”类似,属于教育学中的元认知。
A.2万亿
B.2千亿
C.2百亿
D.2亿 -
单项选择题
遗传算法设计需要引入变异操作。变异操作是对种群中的某些可能解(个体)的某些编码位进行突变处理,例如二进制编码的解01110011,其第3位(自左而右)当前为1则将其变为0,称为变异操作。关于变异操作,回答问题:关于如何应用变异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进行变异的可能解(个体)随机选择变异位置进行相应位置的“位”变异
B.对进行变异的可能解(个体)随机选择变异位置进行相应位置的“位组合”变异
C.对种群中所有可能解(个体)以事先设定的变异概率确定是否进行变异
D.变异概率应选取较大值,即:使变异频繁发生,这样有助于快速收敛到满意解 -
单项选择题
“树”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结构,在很多算法中都应用树来组织相关的数据。树是组织层次型数据的一种存储结构,它将每一个数据称为一个数据元素。见下图I.示意,采用三个数组来存储树型数据,一个数组TreeElement[]存放数据元素本身,一个数组LeftPointer[]存放该数据元素的左侧子元素的存放地址(简称为左指针),另一个数组RightPointer[]存放该数据元素的右侧子元素的存放地址(简称为右指针)。参照图I.,回答问题。关于“树”这种数据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树”既需要存储数据元素本身即数据,还需要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B.“树”可以采用两个数组来组织树型数据,其中一个数组用于存储数据元素本身,另一个数组用于存储与该数据元素发生某种关系的另一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
C.“树”可以采用三个数组来组织树型数据,其中一个数组用于存储数据元素本身,另外两个数组用于存储与该数据元素发生某种关系的另外两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
D.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有不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