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论述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的情况,我国一个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进入城镇生活,进而带动1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材料二: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参考答案】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走的是一条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问题......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家庭矛盾,邻里间争吵,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 -
问答题
1952年12月上旬爆发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而连同随后接连发生的几次类似灾害,共夺去了近13000人的生命。这一震动英伦的事件是伦敦城市发展历史中的一场梦魇,同时也是伦敦开始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原点。为了还公众蓝天。这座“雾都”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同时,治理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巴西、美国的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材料中世界各国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
问答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有关观点分析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