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①斯大林曾与列宁一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价值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救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亿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材料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经济工作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怎样认识的?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评析价值规律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
问答题
材料一1921年的苏联,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材料二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苏联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苏联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苏俄1921-1928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实施新经济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
多项选择题
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A.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
B.保持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C.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D.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