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1905年俄国革命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
单项选择题
普法战争时,马克思(在1870年9月)把巴黎人民起义说成是愚蠢举动。但到了1871年4月,当他看见人民群众运动已经起来的时候,他就以参加者的态度,对这个标志着世界历史革命运动前进一大步的伟大事变表示莫大的关切。马克思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
A.起义形势超出了马克思的预计
B.敌人镇压起义,巴黎人民需要马克思支援
C.马克思没有主见,立场发生动摇
D.政府的反动政策使民族矛盾让位于阶级矛盾 -
单项选择题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政党),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新的革命政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无政府主义。巴枯宁强调()
A.巴黎公社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巴黎公社缺乏理论指导、组织涣散
C.巴黎公社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