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日前,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海事很难实现准确的预报。然而,由云南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2014年10月16日11时25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3.0级地震,地震实现了成功预警,震源深度12千米。这一结果()
①说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准确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
②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逐步改变地震产生的规律
③进一步佐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表明对地震从很难“准确预报”向“成功预警”的转变需要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对语文分值增加、英语分值减少反响强烈,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主观映象 ②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而有选择的 ④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单项选择题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深邃隽永,耐人寻味。他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而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和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进行再思考。对于“冰山原则”下列见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其理解和丰富作品的内涵 ②文学作品应避免传达作者自身的价值信念 ③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的过程 ④读者的阅读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单项选择题
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