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我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民富国强”。由以往“国富优先”观念向“民富优先”观念的转变,将进一步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3年12月1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解析 ↓↓↓)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分配思想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问答题
小区里新建起几座漂亮的建筑,该如何修路呢?建筑师建议空地全部种草。一段时间过后,草地上踩出了几条错落有致的小路,于是根据踩出的小路建成了人行道,并在两旁栽种花草树木。小区居民都说:这几条小路比大楼更漂亮。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这几条小路受到小区居民的称赞? -
问答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浙江山区和革命老区等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为什么通过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能实现农民增收?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