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也是各异的。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在“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情况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
单项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如。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单项选择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俾斯麦上述言论的主旨在于()。
A.揭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比较中日留学生的差异性
C.肯定明治维新的进步性
D.宣扬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