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59岁,15年前因间断出现活动时胸闷胸痛气短,诊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6年前出现阵发性房颤.2年前患"急性心内膜下心梗,急性左心衰",经PCI治疗左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后仍发作胸闷胸痛,饱餐诱发,活动受限.次年复查冠脉造影无再狭窄。长期服地高辛0.25mg/日,胺碘酮0.2/日,倍他乐克12.5mg2/日,卡托普利8.33mg3/日等治疗.入院前日晚餐后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加重,ECG:房颤,快速心室率,静脉注射心律平转复.有烟酒嗜好.查Bp110/60mmHg,卧位颈静脉轻度充盈.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4~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杂音.
患者经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β阻滞剂、洋地黄类、螺内酯、抗血小板药等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房颤、频发室早,反复发作急性左心衰。心电图显示左束支阻滞由一过性出现发展为持续存在。超声心动图:LVEF0.38。多切面观:各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局部室壁变薄0.5cm。心脏起搏器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对该患者的起搏治疗可选用()
A.抗房颤起搏器
B.心脏复律电除颤器(ICD.
C.双心室起搏
D.房室顺序起搏
E.三腔双心室起搏
相关考题
-
多项选择题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0岁,吸烟20余年。身高165cm,体重80kg,血压160/95mmHg。总胆固醇6.5mmol/L,LDL-C4.2mmol/L,HDL-C35mg/L,空腹血糖7.5mmol/L。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并劳损 患者此时的诊断为()
A.高血压病(2级,高危)
B.代谢综合征
C.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D.2型糖尿病
E.高脂血症
F.高血压心脏病 -
多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59岁,15年前因间断出现活动时胸闷胸痛气短,诊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6年前出现阵发性房颤.2年前患"急性心内膜下心梗,急性左心衰",经PCI治疗左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后仍发作胸闷胸痛,饱餐诱发,活动受限.次年复查冠脉造影无再狭窄。长期服地高辛0.25mg/日,胺碘酮0.2/日,倍他乐克12.5mg2/日,卡托普利8.33mg3/日等治疗.入院前日晚餐后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加重,ECG:房颤,快速心室率,静脉注射心律平转复.有烟酒嗜好.查Bp110/60mmHg,卧位颈静脉轻度充盈.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4~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杂音. 患者心衰反复发作,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ACC/AHA/NASPE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电除颤器(ICD)指南已将CRT列为心衰的Ⅱa类指征。目前发现心室再同步治疗(CRT)治疗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为()
A.减轻左右束支阻滞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机械性不协调
B.减轻左心室内活动不协调
C.减轻室间隔运动障碍
D.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
E.减轻二尖瓣、三尖瓣返流
F.改进慢性心衰时的神经激素环境 -
多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59岁,15年前因间断出现活动时胸闷胸痛气短,诊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6年前出现阵发性房颤.2年前患"急性心内膜下心梗,急性左心衰",经PCI治疗左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后仍发作胸闷胸痛,饱餐诱发,活动受限.次年复查冠脉造影无再狭窄。长期服地高辛0.25mg/日,胺碘酮0.2/日,倍他乐克12.5mg2/日,卡托普利8.33mg3/日等治疗.入院前日晚餐后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加重,ECG:房颤,快速心室率,静脉注射心律平转复.有烟酒嗜好.查Bp110/60mmHg,卧位颈静脉轻度充盈.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4~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杂音. 患者入院后反复发作左心衰,每次发作前先有房颤发作,心电图示房颤发作时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房颤影响血液动力学、导致心力衰竭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机制()
A.房颤发作时心房率过快
B.房颤时心房同步机械活动丧失
C.房颤时心室反应不规则
D.房颤时房室同步性丧失
E.房颤时引起心室内差异传导
F.房颤导致心室率过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