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公司1995年与C行建立信贷关系,客户经营正常时,贷款仅为4笔。2005年由于受国家卷烟行业“降焦”工作期限延后的政策调整影响,公司经营现金流缺乏并陷入财务危机,客户在办理××万元贷款“回收再贷”业务时,将其中2笔各××万元以上的贷款分拆为4笔办理。随着客户经营的持续恶化,2006年4至5月再次办理××万元“回收再贷”时,仅能勉强筹集××万元资金,遂将贷款分拆成××笔,通过不断滚动办理“回收再贷”,完成到期贷款的回收再贷业务。但风险仍难于掩盖,此××笔贷款2006年9月五级分类全为关注,2006年12月10笔五级分类为次级,2007年6月分类为可疑,2008年6月末为可疑二级,预计损失率为70%。
问题:
1、分析采取贷款分拆滚动办理“回收再贷”的危害。
2、如何进行防范?
【参考答案】
1、掩盖了企业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金流,从而导致避免现象,贷款到期能按期归还。
2、应密切关注......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2008年4月3日,经××省分行批准同意,给予××有限公司综合授信额度××万元,以工业厂房为抵押。经办行为借款人申报AA级信用等级时描述:“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均优于行业均值,财务状况较好,财务指标进一步优化,利润2005年--2007年为×万元、×万元、×万元”;“公司目前经营稳定,有一定发展潜力,管理水平较高,发展前景好”;“该公司在该行开立一般结算账户,日均存款在200万左右……,对该行综合贡献较高,是可发展的优质客户”。而从借款企业在工商档案中的财务报表看:2005年-2007年借款企业3年连续亏损;2007年10月31日至2008年4月30日账户日均存款余额仅4.85万元。6月30日经办行发放贷款后,该公司使用贷款资金支付了××贸易公司材料款××万元。仅仅两周时间,该公司即停止了生产。贷款出现风险后,结算账户仍有较多存款,经办行停止了该公司××万剩余授信额度的使用,并暂停了××万尚未支用贷款资金的对外支付,但未及时压缩风险敞口,提前扣款收贷。8月27日,该公司供应商××贸易公司以偿付7月25日合同货款为由,向××法院申请冻结并扣划了该公司剩余贷款资金××万元,导致损失扩大。 问题:结合该案例,分析经办行在信贷经营管理中的明显不当之处。 -
问答题
从1997年至2004年,以“叶某某”为法定代表人的2家公司(××商都房地产公司、××金成房地产公司)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和企业名称或变换注册地址等手段逃废银行债务,先后在××分行的××支行、××支行发生3笔信贷业务(贷款和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形成不良贷款共计××万元,欠息××万余元。2006年6月30日,××支行再次向以“叶某某”为法定代表人的××市宝成投资有限公司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万元,期限5年,经办行在“不良客户黑名单”中无法查询到已有减免欠息和疑似假按揭的信息,客户评价报告也未能反映上述重大风险事项。后因项目不能如期完工,该笔贷款已由正常类下调至关注类。不良贷款客户为了逃废银行债务,可能采取的手段多且隐蔽,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变更企业名称;二是变换企业的注册地址;三是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四是在不同银行机构或同一机构不同分支行申请贷款;五是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资产;六是隐瞒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实际经营情况等。 问题:结合该案例,说明如何防范不良贷款客户关联企业在银行继续办理授信业务? -
问答题
2003年6月,A公司以建设A水电站名义向××分行申请贷款××万元,期限12.5年。截至2008年6月底,贷款余额××万元。2003年12月,B公司以建设B电站名义向××支行申请贷款××万元,期限15年。截至2008年6月底,贷款余额××万元。上述贷款项目均未能按计划及时建成发电,已开始拖欠贷款本息。经调查发现,A、B两公司实为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同为××(与上述两公司法人代表为父子关系)。该家族于2003年4月在××设立母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并通过家族成员注册了一连串项目公司,分别到不同银行或同一银行不同分支机构申请贷款。至2008年6月,该家族企业已拥有家族控股公司7家、参股公司1家,并以这些公司名义先后向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省内6家不同银行申请贷款约6亿元。其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设立不同项目公司在银行不同分支机构获取贷款;二是同一项目公司向不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问题: 1、关联企业信贷风险主要有哪些? 2、如何识别集团内客户关联风险?
